发布日期:2025-07-06 22:15 点击次数:160
宠物作为人类的忠实伙伴,几乎伴随人类整个文明发展历史,最先是“汪星人”“喵星人”,后续宠物范围延伸到其他各类动物,例如柯尔鸭、迷你猪等等,在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以及单身经济的多重影响下,宠物的角色逐渐由“陪伴者”转变为“家庭成员”,成为众多家庭日常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快乐源泉和精神支撑,如今,更是不断涌现出宠物酒店、宠物乐园等新兴消费场景,给区域文旅发展带来新机遇。
图片来源:“荣成文旅”微信公众号
小小萌宠凭何深受欢迎,进而带动区域文旅的“大马车”?
群体庞大,奠定良好消费基础。在社会节奏加快的当下,人们试图在充满喧嚣压力的环境中留出一片心灵净土、寻找一种灵魂寄托,来宣泄情绪、释放压力,宠物凭借“无声陪伴”恰好弥补了“心灵空白”,不仅有助于维护养宠人的心理健康,也带动了宠物消费市场尤其是“携宠出游”的持续火爆,旅行也由过去的“结伴同行”变为现在的“携宠出游”,“一人一宠走天涯”成为众多“铲屎官”的旅行常态。据《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城镇犬猫数量已超过1.2亿只,庞大的消费体量、广阔的市场前景,让“宠物+文旅”模式成为推动文旅发展的重要方法。
展开剩余77%消费前卫,追求现代品质生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百姓手里有了钱,自然就想消费、能消费,加上当前消费观念已由“性价比”向“心价比”转变,为“热爱”“喜欢”买单早已司空见惯,尤其部分年轻人认为宠物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主人生活品质,在宠物消费上就更加舍得,小到食品、玩具,大到医疗、旅行,完整的宠物闭环消费让众多养宠人有了更加多元的消费途径,也进一步促进了“宠物+”消费市场的良性发展。
政策支持,探索更多消费可能。国家发改委《关于新时代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培育新型业态,拓展消费空间,宠物文旅被纳入“生态+文旅”“全龄友好型旅居”等创新方向,文旅部在《“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中提到,支持宠物主题酒店、景区等业态,推动“人宠共游”场景落地......加上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税收优惠等政策的相继落地,各地“宠物+”文旅消费市场如火如荼,例如,常州通过举办宠物嘉年华活动,吸引客流超2.8万人次,实现宠物文旅产品消费超570万元;佛山打造宠物主题特色IP,串联生态农业与乡村文旅资源,打造知名宠物文化研学品牌;威海的小老虎生态园、弘英动物乐园等萌宠主题乐园通过打造“zoo walk”动物乡村体验场景,为市民游客带来了全新的亲子游玩体验。
宠物文旅赛道还有哪些“小石子”“小关卡”?
文明意识不足,社会矛盾“激化”。其实对动物的喜爱人皆有之,但现实中诸多不文明乱象却让养宠人群与不养宠人群陷入矛盾尴尬的境地。首先是公共安全受到挑战,部分养宠人外出时,未将宠物牵绳装笼,稍有不慎,可能发生咬人伤人等安全事件;其次是环境卫生无法保证,部分养宠人纵容宠物随地大小便,容易影响其他群众出行体验;最后是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近年来猫狗等传统宠物之外的“异宠”在宠物界大火,其中不乏外来物种,养宠人一旦弃养或丢失,恐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和食物链结构。
经营乱象频出,商业模式“偏化”。部分地区面对网上出现的文旅爆点或经营模式,“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一顿“抄作业”,抄完之后却有“形”却无“心”,缺乏亮点或特色,导致宠物文旅市场缺乏核心竞争力。近年来,不少“猫咖”等宠物主题咖啡厅、休闲馆等,希望吸引更多爱宠人士的青睐和目光,但因可复制、无内涵加上宠物喧闹与喜静的咖啡人群相冲突,致使客流量下滑;再如,部分景点提供动物、宠物拍照服务,但因动物管理不善、拍摄手法不专业、收费标准过高等问题,引发游客不满,甚至形成网络舆情......
软硬设施匮乏,文旅体验“弱化”。文旅消费的核心就是体验,除了文旅本身的产品力和创新力外,软件服务、硬件设施也是文旅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宠物文旅市场的设施匮乏等问题,却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痛点”。例如,部分景区虽不限制宠物进出,但并未设置宠物休息、饮水、厕所等设施;部分酒店和民宿仍会将宠物拒之门外,这使养宠人士住宿时选择受限......
宠物文旅发展该如何外有热度、内有温度?
聚焦服务质量,打造特色运营模式。一种新兴经济形式或模式出现,必定要经历发展的“阵痛期”,才能从“零星经营”转为“规模发展”,提升服务质量、完善基础设置是宠物文旅发展的“鸟之双翼”“车之两轮”,文旅服务“不断档”“不卡壳”才能让游客宾至如归、近悦远来,也让人与宠物“结伴同游”成为旅游常态。深圳打造国内首个宠物候机厅,实现猫狗分区与全流程服务;威海在韩乐坊、泉乐坊等商业核心地带增设宠物友好、宠物散养等线下体验店,不仅为爱宠人士提供交流场所,也为顾客带来良好的观赏体验。好的服务质量带来好的品牌效应和口碑,最终也将反哺市场。
图片来源:“荣成文旅”微信公众号
聚焦制度政策,塑造完整治理体系。古人云,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规范的制度约束和行业准则,既能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又能维护市场秩序,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有利于促进“宠物+文旅”市场的平稳发展。天津出台政策将宠物服务站列入提升性业态中,并鼓励成立行业协会,引导从业者诚信经营、合法经营;佛山印发行动方案,从供应侧与需求侧发力,通过补链、强链、延链对宠物产业集群进行规划布局与提升;威海为涉宠领域企业在跨境电商、产品研发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深耕多年,涌现出大批如百合生物、助邦生物、海大食品等龙头企业。
聚焦主题宣传,营造宠物友好氛围。“酒香也怕巷子深”,有效的宣传不仅可以激发游客的探索欲和好奇心,拉动区域文旅产业发展,还能有效展示当地文化特色和城市品牌形象。比如,杭州西湖结合本地自然景观,推出“宠物游船赏樱季”,将西湖十景与宠物打卡点结合,既能赏景又能撸宠;威海荣成依托西霞口动物园等,开展动物“零距离”体验活动,并通过新媒体实时直播,互动体验和宣传效果拉满,增强了游客游玩体验的同时,也培养了青少年亲近自然、爱护动物的良好品德。
发布于:北京市